谁是“一流的人才”
“一流的人只愿跟一流的人在一起,如果有二流的人进来,就会有三流、四流、不入流的人进来,最终会破坏企业的质地。”— 史蒂夫 乔布斯
乔布斯的这个观点被很多创业公司视为金科玉律,而像Facebook这样的公司也从一开始就以极其严格的标准招人。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,如何识别一流的人才呢?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着光鲜的履历,还有一些“潜力股”的人才,在成长起来以前就如明珠蒙尘,如何把他们找出来呢?
其实什么是“一流的人才”,是非常主观的一个判断。我今天只谈谈我的观点,您爱看就看看,不爱看就笑笑。
首先“一流人才”的定义不应该是已经功成名就的大师级人物,这样的人一般公司也招不来。所以理想中一般企业也能请得起的一流人才,是有潜力成为行业意见领袖的人,我们更看重未来。
我对一流人才的定义很简单:看创新能力和执行力两方面,两者兼备者,就是一流的人才。
有想法、没执行力的人,多是夸夸其谈之辈,这种人对公司的伤害尤其大。在两个世纪前中国有很多空谈误国的“清流”,就是这种人。特别要警惕的是如果这样一个人还有着光鲜的履历,比如跨国公司高管、美国名校毕业,要特别小心别给他们带到坑里去了。一般这种人会烧掉你很多钱,然后拍拍屁股走人了。
没想法、有执行力的人,是公司的普通员工,而且有可能成为一个比较好的员工。这种员工能把交代的事情做好,但没办法产出突破性的成绩。这种员工可以培养,可以好好用,但就是有点“守成有余,进取不足”。
没想法、也没执行力的人,这种人属于浪费粮食的,请尽快末尾淘汰掉吧,否则就会像乔布斯最痛恨的,这种人会破坏整个企业的质地。
有想法、也有执行力的人,是真正一流的人才。你交给他的事情都能超出期望的完成,有自己的很多想法,最关键的是,还能把想法给落地了(期间克服很多困难,而不是找到诸多未能完成的理由)。执行力,比有想法更重要,因为做出来,总是比说出来要困难许多。
法国数学家Hadamard(阿达玛)一生有两件事情很遗憾,一是在数学方面很早就找到了Jensen公式,由于没有发现很精辟的应用,一直没发表结果,结果Jensen抢先了一步;二是在物理方面关于狭义相对论,也是很早就有了想法,只不过没有时间深入下去,后来爱因斯坦就发表了。
这两件事情,都是缺少了执行力。可能这也是为什么爱因斯坦能成为震古烁今的大师的原因。
两个一流的人才在一起工作,产生的效果绝对是1+1>2,因为在很多细枝末节的问题上(小但并非不重要),可能“By Default”就被两个人给处理掉了。而在一个相对差一点的团队,这能这些问题会带来很多沟通成本,或者其他的阻碍。
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写程序很牛的人,写出来的代码bug都会少很多,代码的可读性(意味着其他人的维护成本)、架构(未来的扩展性,减少重构的次数)和性能(省钱)也许都会比新人要好很多。
阿里的面试有一关叫“闻味官”,就是找个老员工来闻闻你身上的味道。这招是学google的,在google工作5年以上的人被称为googler,在新人面试的时候会由googler来闻味。
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做法,当你拿不准的时候,能给你些参考。每次我的团队面试时,我都会问面试官,纯凭感觉,你是否愿意与面试者一起工作?我觉得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,与履历、能力无关。
最后,给CEO们一个建议,在你公司还比较小的时候(我的标准是低于500人),亲自面试加入你公司的每一个员工,这可能比你想象的要更重要。